近日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市翻译协会共同举办首届“翻译与文明互鉴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了会议。中外学者共议翻译事业发展新格局,以及翻译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核心作用。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在开幕式致辞强调,翻译是文明互鉴的基石,也是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桥梁。随着新时代国际传播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推进,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翻译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。自1964年建校以来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始终坚守初心,致力于培养中外人文交流人才,推动促进对外交流工作。学校积极倡导基于“一手资料”翻译和在对象国实际开展调查基础上的区域国别研究,并努力建设一流翻译平台和队伍,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翻译任务,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。
主旨演讲环节,中国翻译协会前常务副会长陈明明以“中国特色文化概念的定义和翻译”为题,以“文明”的定义及其英文表述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了文明在中国的重要地位,详细阐述了文明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,以及如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,确保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。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籍专家、日本岩波书店原总编辑马场公彦围绕“近现代日本翻译中文书的历史和特点”,深入探讨了中国相关译作所展现出的倾向性与独特特征,以及当前中日之间知识交流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。
据悉,国内外高校、科研单位、翻译行业及政府部门、新闻媒体的专家、学者、学生等近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。